波蘭開展物質和反物質的對稱性研究
波蘭雅蓋隆大學科研人員耗時七年對正電子原子中的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對稱性進行了測試。
匈牙利科研人員加入歐空局木星探測任務
匈牙利科研人員參加了木星冰衛星探測器(JUICE)的行星射電干涉測量和多普勒實驗(PRIDE)任務。PRIDE將利用探測器上的無線電通信設備和地面射電望遠鏡監測探測器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提高對JUICE等行星探測航天器數據的科學利用。相關研究已發表在《空間科學評論》上。
韓英科研人員在原子水平成功觀測二氧化碳分解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聯合科研團隊在原子水平上成功觀測到二氧化碳(CO2)的分解過程。
美國開發出可快速發現高熵陶瓷的方法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可快速發現高熵陶瓷的卷積算法cPOCC。高熵陶瓷結合了高熵合金和陶瓷的特性,涵蓋了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硫化物等,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可應用于耐磨和耐腐蝕涂層、熱電材料、電池等。
印度太陽探測器成功抵達預定軌道
印度太陽探測器Aditya-L1于1月6日成功進入距地球約150萬公里的拉格朗日點1(L1)周圍的光環軌道,將在五年內對太陽進行各個方面的重要觀測。
美國開發出具超高應變誘導結晶度的彈性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杜克大學的科研人員采用深度應變誘導結晶技術,開發出一種消溶脹、末端連接的星形彈性體(DELSE),其拉伸性能超過了天然橡膠和其他常見材料。
美國研發首個邏輯量子處理器
美國哈佛大學科研團隊首次創建了可編程邏輯量子處理器,能夠編碼多達48個邏輯量子位,并執行數百個邏輯門操作,在尋求穩定、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方面實現了一個關鍵里程碑。該系統是在糾錯量子計算機上大規模算法執行的首次演示,預示著早期容錯或可靠不間斷的量子計算的出現。這項工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美國開發出快速、低成本的結晶聚合物制造方法
美國萊斯大學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低成本、可擴展的制備共價有機框架(COF)的方法。
多國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簽署中微子實驗諒解備忘錄
英國、巴西、加拿大、捷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八國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其中英國將為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DUNE)提供硬件。
美國開發出可加速材料創新的機器學習模型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科研人員開發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可對X射線衍射(XRD)實驗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以加速材料創新。
美國開發出可變形昆蟲級機器人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科研人員受蜘蛛啟發,開發出一款可變形昆蟲級機器人,名為mCLARI。這款機器人僅有2厘米長,可以改變形狀并穿越狹窄空間。雖然重量不到一克,但它卻可以承載超過自身三倍的附加負荷。
美國開發出新型合成聚合物光學測序技術
美國康奈爾大學科研人員開發了新型合成聚合物光學測序技術——超分辨率成像耦合反應方法(CREATS)。CREATS技術通過將超分辨率成像和熒光反應相結合,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確定合成聚合物的單體序列。這一突破對材料科學至關重要,為理解和設計具有預定特性的聚合物材料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新工具。
國外研究表明木衛三存在礦物鹽和有機物
意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INAF)的科研團隊,借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朱諾”木星探測器,成功在木衛三表面上發現礦物鹽和有機化合物存在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天文學》雜志上。
美國科研人員首次在三維晶體中捕獲電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首次在三維晶體中捕獲了電子,實現了電子“平帶”狀態。這種特定的三維晶體結構允許電子在相同能態中移動,而不是在原子之間跳躍。通過改變晶體中原子種類,可操縱這些“平帶”使其進入超導狀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上。
歐盟與阿根廷加強空間數據交換領域合作
近期,歐委會與阿根廷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CONAE)簽署了關于強化哥白尼數據合作的行政協議,加強衛星數據合作,共同應對社會挑戰。根據協議安排,雙方將在互惠基礎上共享彼此的衛星對地觀測數據。
捷克與美國合作開展μ子研究
捷克超強激光光束線中心(ELI Beamlines)將與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等合作開展ICMuS2計劃,研究用于科學和安全用途的μ子源。